2015学年第二学期六一小学教师发展部门计划
一、现状分析:
1、学校师资情况:我校的教师年龄以35—45周岁的教师为主,教师对于二期课改理念的理解较为深刻,在学校以“问学课堂”研究为引领,以“儿童哲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为发展目标的实践研究中,在学科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成效。
2、研修气氛渐浓:学校围绕教育教学质量,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如各学科定期召开专题的教学交流研讨活动、各学科定期在专家引领下开展主题教研、学科能力大练兵等。近一年多来,各备课组更是发挥贴近教学实际的优势,立足课改,聚焦课堂,发挥组内骨干教师的能动性,教研气氛渐浓厚。
3、课题研究渐入佳境:我校从去年起陆续承担了国家项目2项、市级项目1项,区级项目十多项,特别是作为上海市基础教育创新实验区,成立了4个研究项目中心,我校在“学生创新素养研究、创智课程、创智课堂、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师资建设”等4个区域重大项目都承担了一定的项目。在上学期的区级课题申报中有两位教师的课题被列为区规划课题。去年《儿童哲学——特色校本课程综合实践研究》更是获得了全国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4、存在问题:
(1)科研制度的组织与管理还需分学科、分年级组的进一步规范和细化。
(2)教师自主发展意识和科研水平不强,多处于被动境况;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发展不均衡,目前学校缺乏专业引领的科研骨干教师。
(3)骨干教师在学科上的引领和辐射作用还须进一步增强。
(4)教师对于新理念和新方法还不够敏感,没有学习和研究的自觉性。对于校本的群体性培训教师的积极度不高,参与度不足。
二、指导思想
在“为了学生的创新素养培育”杨浦知识创新实验的精神引领下,把学生的创新素养作为我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工作主线,逐步推进重点项目,聚焦课程、课堂、人力、评价等核心领域,在项目开展和研究的过程中,使科研落到实处、
使教师得到发展、使学生获得快乐。
三、工作目标
在落实学校计划的目标前提下,通过三类课程的整合,“区域四项研究“项目的研究并实施;优化师资队伍,完善科研机制,增设各类培训项目;形成“教—研—训”一体的教师培训模式。
四、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区级科研课题的撰写与申报。
1、领会区级精神,开展一次课题申报培训活动,指导教师认真填写课题研究申请表(一式两份),由科研室审核。
2、课题研究申请经校科研室及教导处审核同意后,申报区级,根据区级课题管理条例递交课题研究具体实施方案。
3、凡承担被确立区级以上科研课题的教师均应严格按课题研究方案,切实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定期完成阶段性小结,提出下阶段工作计划,并提交科研室。学校科研室定期对不同各级别的科研课题进展情况进行认真检查,加强对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
(二)儿童哲学市级共享课程筹备与策划
根据《上海市“十二五”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实施意见(实行)》,所有在职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在五年内必须完成36学分,其中市级共享课程占4-7学分,主要包括师德与素养课程1-2分、知识与技能课程3-5分。
本学期,在杨浦区师训部的引领下,以项目合作形式,与复旦大学构建中国大学与中小学课程开发合作机制,申报儿童哲学市级共享课程。
1、时间安排:
3月,完成第一期资料搜集整理阅读汇编工作。
4月,完成人员分工及视频脚本初稿工作;及拍摄前一切准备工作包括教师培训、内容确定、讲义修改等)。
5月,拍摄第一期视频。
6月,修改视频,进行申报。
2、内容制定:
根据“儿童哲学”课程建设的总体规划,“儿童哲学”视频课程拟设立6大模块,每个模块包含4门微课程,总计24个微课程。每门微课程时长控制在10-15分钟。
模块
| 章节
| 次
| 主题
| 主要内容
| 理论基础篇
| 什么是儿童哲学
| 01
| 什么是哲学?
| 介绍哲学的基本含义(对根本性问题的批判性和综合性思考)及其价值。
| 02
| 儿童能学哲学吗?
| 分析儿童对世界的好奇心(或惊异)、发展特征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哲学式提问及思考等
| 03
| 什么是儿童哲学?
| 介绍儿童哲学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 儿童哲学的兴起与发展
| 04
| 儿童哲学的先驱:李普曼
| 介绍李普曼开拓和拓展儿童哲学的历程及其主要思想和贡献。
| 05
| 儿童哲学的先驱:马修斯
| 介绍马修斯的儿童哲学三部曲及其主要思想和贡献。
| 06
| 儿童哲学的发展:世界与中国
| 简要介绍儿童哲学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扩展,及其专业化。
| 课程发展篇
| 课程目标
| 07
| 儿童哲学课程目标
| 主要介绍儿童哲学的三个核心目标(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关怀性思维)及其具体形式和实例。
| 课程内容
| 08
| 儿童哲学用书:来自美国IAPC的探索
| 主要介绍美国儿童哲学促进研究所(IAPC)的儿童哲学用书及其特征。
| 09
| 儿童哲学用书:中国的做法
| 介绍中国大陆和港台的儿童哲学教材及其特征。
| 10
| 在学科教学中开发儿童哲学
| 介绍语文、数学、品德与社会等科目中儿童哲学目标或主题的渗透和开发。
| 11
| 在班队活动中整合儿童哲学
| 介绍班队活动中儿童哲学目标或主题的渗透和开发。
| 课程实施
| 12
| 建立探究共同体(或哲学教室)
| 从总体上介绍儿童哲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和特征。
| 13
| 方法:主题讨论
| 每种方法都借助一个典型的实例,明确其基本含义、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这里的方法只是例举,尚需讨论)
| 14
| 方法:头脑风暴
| 15
| 方法:价值澄清
| 16
| 方法:课堂辩论
| 17
| 方法:角色扮演
| 18
| 方法:思想实验
| 19
| 教例分析:人与自然
| 这里的教例应从整体上呈现主题解读、目标设计、内容组织及实施过程。
| 20
| 教例分析:人与社会
| 21
| 教例分析:人与自我
| 课程评价
| 22
| 儿童哲学课程评价
| 主要从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的角度对儿童哲学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进行评价。
| 未来展望篇
| 儿童哲学的展望
| 23
| 国际儿童哲学的新动向
| 应对全球问题;聚焦核心素养;走向数字化或网络化
| 24
| 中国儿童哲学:走向世界
| 在儿童哲学中关注中国本土的议题;整合中国传统哲学的智慧;中国儿童哲学的国际参与。
|
(三)、儿童哲学课程的推进与开发
(1) 在区课程资源开发中心的领导下,推进第四期的全区课程推广。
(2)与百辉公司积极配合,继续完善儿童哲学课电子书的开发与制作。本学期3月开始启动,制作40课电子书,至学期结束,将完成所有的60课儿童哲学电子教材。
(3)在区课程资源开发中心的领导下,继续认真完成区域儿哲教研活动,深化教研联盟体研究。
(4)在儿童哲学课由专职老师执教的转变下,进一步对执教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儿童哲学专题培训,定期开展有质量的儿童哲学教研活动。
(四)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与深化
1、坚持职初青年教师、见习教师培训
(1)结合上学期制定不同年段青年教师的带教计划,继续有针对、有目的性、有质量、有成效的要求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开展带教活动。
(2)多搭建青年教师展示平台。本学期我们在校“基于课程标准下的教学与评价”的教学展示活动的舞台留给职初青年教师,要求他们在骨干教师的指导下,向全校公开展示一节较高水平的,帮助其在教学上快速进步。
(3)学期结束时对结对的青年教师的工作进行考评,总结他们在一学期工作中的得失,明确自身的不足和发展方向。
2、深化骨干教师培训
骨干教师的发展是学校教学质量持续提高的重要支撑。学校针对新一轮骨干教师开展有针对、有目的培训:
1)完善校教育教学能手的考评机制,每年一评,让骨干教师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和时间节点。
2)多给骨干教师创造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如参加区骨干教师的工作室培训等,从学校开始制定骨干教师研究展示课和撰写论文的时间表。并组织校领导和专家组进行评定。
3)要求骨干教师参与校本课题的研究或项目研究,每学期收集研究成果,将其作为考核骨干教师的重要指标之一。
4)鼓励骨干教师发挥辐射作用,多引领青年教师发展,本学期指导徒弟上一节校级以上的公开课,做好平时带教工作的资料积累,将带教工作的成效作为考核骨干教师的重要指标之一。
附具体时间安排表:
三月:1、制定本学期教师发展处工作计划。
2、制定本学期见习教师培训工作计划
3、积极准备区科研课题申报工作
4、儿童哲学市级共享课程完成第一期资料搜集整理阅读汇编工作。
5、筹备儿童哲学市级共享课程的前期脚本撰写工作。
四月:1、科研工作会议。
2、新一轮骨干教师工作会议。
3、市级共享课程:完成人员分工及视频脚本初稿工作;及拍摄前一切准备工作包括教师培训、内容确定、讲义修改等)。
4、儿童哲学区域推广活动。
五月:1、骨干教师会议。
2、儿童哲学区域推广活动。
4、见习教师会议:布置期末的总结工作。
5、儿童哲学市级共享课程视频拍摄。
六月:1、骨干教师会议。
2、见习教师终期考评工作。
3、儿童哲学区域推广活动。
4、儿童哲学市级共享课程视频修改,整理资料进行申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