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况分析:
我校一共有26个班级,现有20位教师进行思品与社会教学。上学期,我校迎来了区督导和全学科调研,刘惠芳老师代表品社大组执教四年级第一学期《大禹治水》,冯伟霞老师代表三年级组执教三年级第一学期《去超市玩》,两位老师得到了区教研员的好评,特别是冯伟霞老师的课被评为优秀,刘惠芳老师的课被评为较好。
二、指导思想:
依据区教育局及学校要求,继续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贯彻《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以学校儿哲育人目标为要求,聚焦课堂教学,并结合我校德育计划的每月重点训练项目,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指导,构建有效的、高效的和谐课堂。
三、主要工作:
1、加强教师对“两纲”内容的深入研究,加强“两纲”进课堂的探索研究,指导实践。鼓励教师深入挖掘品社学科“两纲”教育内涵,做到学科教学与“两纲”教育全学科渗透、无痕衔接。学科教学中按“有意、有机、有效”原则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加强队伍建设,强化质量管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提高品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四、主要工作及具体措施
(一)加强课程建设,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1、认真学习二期课改课程标准。在读懂、读通《小学社会与品德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进行课前准备。力求在上课时做到准确把握认知目标;有机挖掘情感目标;科学寻求行为目标。
2、每月一次教研组活动,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各级各类备课、听课和评课活动,以备课组为教学研究,切实做到:有计划,有内容,有主讲人,有总结。通过学习,教师不仅明确每单元、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还应知道相互间联系,并能领悟“课改”所包含的精神实质,更新理念,解放思想,尽力使任教教师在实践学习中掌握教学规律,提炼教学经验,为切实推进课改奠定基础。(教研组活动时间共计4次,见附表一)
3、加强课堂常规管理,继续加强对品社随堂课的监管,做到专课专用,学校领导和教研组将加强对随堂课的听课力度,以便进一步提高我校思品与社会课的课堂教学。
(二)关注课堂实践,注重培养学习习惯
1、与学校少先队组织紧密结合,根据每月行为规范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有机结合进行教育,使课内外形成合力,落实行为规范教育。
2、根据各年级制定的学习习惯的要求,根据学生的个人表现,利用成长纪录册,开展品社学科的全面评价:具体以“评价内容科学化——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评价形式多元化——口头、书面、解决实际问题;评价时间分散化——日常评价、综合评价、考查评价;评价结果激励化——等级”为主要标准。
3、围绕“渗透儿哲育人目标、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进行教材、教法研究,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以教材为载体,注重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明理、导行。
4.本学期每位任课教师要求完成规范教案1篇;每学期要听课3节,及时做好说课和评课。
(三)结合常规训练,全面渗透两纲教育
1、进一步发挥课堂教学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与主渠道作用,结合学校的五月重点内容民族精神月,进行民族精神教育进入课堂的教学教研活动。
(1)以年级组为单位,整理出教材中具有显性民族精神教育内容的课文。
(2)挑选其中的一篇课文进行集体备课
(3)以年级组的形式在教研活动中进行说课或教学实践,进行集体评课,根据民族精神教育的渗透实效,力求凸现民族精神教育内容
2、根据品社学科课堂教学中的生命教育切入点,以及学校的各类演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身体健康,心理发展,生活技能方面的指导,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
五 活动安排
周次 教研活动安排 备注
2009.3. 1制订教研组计划,布置本学期教研组活动内容;
2学习新课程标准;
3教研组听课、评课 各年级任教老师要熟悉课标和两纲目标。
2009.4 1教研组听课、评课;
2学习有关德育教育理论。
2009.5 1各年级进行《民族精神渗透品社学科》汇总
2集体备课,听课、评课,
2009.6 1完成成长纪录册品社学科评价
2学期小结,整理资料
3总结一学期工作,布置学期结束工作。
刘惠芳
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