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画像教育教学应用实验项目
实施计划书(征求意见稿)
学校名称 |
上海市杨浦区六一小学 |
项目名称 |
六一小学学生学业水平画像 |
项目负责人 |
薛志刚 |
职务 |
校长、书记 |
联系方式 |
13651671958 |
项目联系人 |
邵军 |
职务 |
信息中心主任 |
联系方式 |
18916550957 |
项目实施范围 |
主题 |
√学业水平 □身体素质 □心理健康 □生涯规划 □其他 |
实施对象 |
年级 |
四年级学生 |
学科(选填) |
全学科 |
基础条件 |
一、理论基础 1.深刻领会《关于小学阶段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意见》的实质内涵,全面提高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与要求,加强“问学课堂”的实践研究,积极探索教学与评价相融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观察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具体表现,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业成果三个维度,采用等第制与评语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与学校教学工作有机整合,提高教育教学品质。 2.修订版的中小学学业质量“绿色指标”,强调在关注均衡、质量、负担的基础上,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从关注平等的教育到关注适合的教育,从关注基本技能到关注关键能力,从关注学校管理到关注学校治理,从线下测评到线上线下测评相结合,不断提高“绿色指标”评价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3. 现行的学生成长记录册,是评价学生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反思能力,及其最终发展水平的理想方式。学生成长记录册,一方面能够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真实反映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让学生体验成功;另一方面也为老师家长和其他人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评价材料,使我们老师能够更加开放的,多层面的全面的评价每一个学生。 学校前期已经结合以上三方面着手开展学业水平评价方案的修订。 二、实践基础 1.智慧校园平台支撑。
 六一小学数字校园 2019年学校搭建了智慧校园平台(见上图),智慧校园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校园的各项资源数字化,构建了一个集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为一体的新型数字化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提高学校的信息化应用水平。 2.学科学业评价体系的支撑。
2019年学校进一步完善了《六一小学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工作方案》,基于课程标准、修订版的中小学学业质量“绿色指标”及《小学生成长记录册》建构具有六一特色的学生学学业评价体系,从“学习成果”、“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三个维度设计符合课程特点和本校特色的评价方案对学生开展评价。 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流程图 学习成果从“日常学习”、“期末考查”、“学期总评”三个方面进行评价。“日常学习”:通过制定单元“日常学习”测评计划有序实施,根据不同主题所产生的“日常学习”评价结果取均值,系统自动计算结果“等第”。(如下图)
 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评价主题 “期末考查”(综合卷):遵循模块书面考查实际,对单个模块分别基于等第评价,汇总模块的等第情况,以“取高一级等第”为原则,形成“期末考查”的综合结果(等第); “学期总评”:整合“日常学习情况评价”(赋予60%权重)和“期末考查”(赋予40%权重)情况,给予等第。 结合《学生成长手册》各学科内容设计和说明,在“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一栏,开展过程化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的校本化评价(如下图)。
 教师将三个维度的测评结果(等第)上传于智慧校园平台,形成学生学科素养报告(如下图)。目前,学校平台上已经有一个学期的学生学业数据。

 综上所述,学校完成“学生学业成长画像”这个项目有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学校希望充分的利用这次良机,在市级数字画像项目基础上为学校的原有的画像提供扩展及提升。 |
实施目标 |
一、 形成学业记录成长轨迹。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推进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探索大数据背景下的学生成长画像。通过建立适合学校学生特征的成长画像指标体系,来记录、挖掘、应用学生的成长数据,详细地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形成个人记录成长轨迹,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并开展生涯规划。 二、完善家庭教育服务体系。 基于学生个体学业水平一学期一报告的基础上,形成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报告。内容涵盖学生学业成果、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三个单项的综合考评等级、班级平均值、年级平均值,我们希望利用可视化的雷达图和数据指标(如下图),——老师给每个学生精心制作的“诊断书”,为家长提供公共信息服务,帮助家长高效发现和解决问题,基于数据指标提升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将精准学情分析的功效逐步从学校教育延伸至家庭教育,使学校与家长在教育教学中逐步形成合力。
 |
实施内容与任务 |
一、修建适合学校学生特征的学业水平成长画像体系。 1. 教研组、备课组借助线上、线下各途径研读最新课程标准,梳理现有智慧校园评价框架(如图)。
 2. 整理归类与本年级、本学科相关的评价流程。(如图)
 语文学科学业成果评价流程图
 技能学科学业成果评价流程图 3. 结合本校学生实际及单元要求修改完善现有评价标准。 详见附件1 统编四年级语、数、英学科第二学期测试评价指标。 详见附件2 四年级各学科第二学期测试评价指标(习惯、兴趣) 二、形成画像可视化,为家长提供公共信息服务。 通过大数据手段完整的展现学生在校期间成长过程。围绕单元评价标准在四年级开展实践研究,输入学生学业数据,围绕学业成果、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三方面数据,初步形成学生个体阶段性数字画像及班级群体的数字画像模型 结合体质健康检测的上传数据,学校将完成智慧校园、健康检测平台数据平台的对接,对各种数据汇总开展分析挖掘并提供家长详尽的分析报告,帮助家长了解学生的成长过程及最近发展区,提升家庭教育的针对性。 三、构建学生个体、群体数字画像,形成评价报表。 1. 根据单元评价标准的实践研究结果,以点带面在其他年级实施推进。 2. 根据“一单元一评价”的评价模式,输入学生学业成长数据(学业成果、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学生个体阶段性数字画像及班级群体的数字画像模型(见下图)。
 学生学业数字画像 3. 通过个体间、群体间数据对比,使学生清晰个体的学业水平在班集体中所处的位置及下阶段的努力目标,使教师清晰了解学生各方面素养能力及潜力,实现精准学情分析,所授班级在年级组中的整体水平及下阶段重点推进方向,使校管理层清晰整校的学业水平及为未来的教学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
分阶段实施计划 |
学校和公司共同携手,除了按时间节点有序完成推进工作外,在人力配备,人员构成,组织建立,时间安排等各个方面给予充分的保证,全方位,多层次的为本课题研究的开展,成果的取得,提供支持保障,确保研究工作正常。 一阶段:2020年12月21日~2021年1月8日 1.成立六一小学“学生数字画像”工作领导小组; 2.研读课标,确定数字画像指标体系的评价标准; 3.评价数据源摸底,指标数据清单梳理,产品原型设计及评审; 二阶段:2021年1月9日~2021年3月30日 1.按照一单元一评价模式,逐步录入学生学业数据; 2.技术数仓模型设计开发、完成智慧校园(学生学科评价)数据对接; 3.后台指标计算程序开发、前端画像展示页面程序开发、项目整体试运行测试; 三阶段:2021年4月1日~2021年6月30日 1. 形成初步应用策略; 2. 完成项目中期汇报; 四阶段:2021年7月1日~2021年12月31日 1.在系统推进中,适时调整画像指标体系,不断完善数字画像准确度及有效度; 2.围绕教育教学探索“学生成长画像”,分析结果,完善应用策略,形成案例; 3.完成项目验收与总结; |
预期成果 |
1、形成画像。 学生个人学业画像:通过“学业成果”、“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三个维度生成学生个人学业成长画像。 学生群体学业画像:依据 “学业成果”、“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三个维度,分别形成“班级”、“年级”学生群体学业水平画像。 2.形成完善数字平台 3.形成六一特色的学业水平评价体系。 |
保障条件 |
(一)人员保障 本课题组由校长挂帅、主管教学副校长,教学管理中心、信息中心、科研室以及各个教研组的学科组长组成,全部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和高级、中级教师职称,多人先后承担并圆满完成各级各类的课题研究任务,其论文多次在区、市各类评比活动中获奖,并有多篇论文在报刊书籍上发表。课题组还将聘请专业的专家团队进行课题研究支持,有专业的技术公司作为课题研究技术支持。学校组建由教育专家、学校领导、教学教研主管、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组成的科研群体,确保课题研究得到科学、协调、顺利的实施。 (二)资金保障 学校极为重视学生成长画像的项目研究,有基本的经费保障,并且得到了电教馆的认可和支持,能够较好的实施此项目。 (三)技术保障 学校依托现有的智慧校园平台完成基础数据的系统性采集,通过第三方公司的数据对接、完成数据模型设计开发、画像页面原型设计、后台指标计算程序开发,生成可视化的数字画像,在技术实现上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制度保障 学校制定了课题管理、学习、研讨和激励制度,定期组织现场观摩交流活动,展示学生成长画像成果和先进经验,以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并完成预期的阶段性成果。 |
学校意见 |
单位:(盖章) 年月日 |
|
|
|
|
|
|
|
|
附件1 统编四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测试评价框架
学 科 |
年级 |
学期 |
评价主题 |
对应单元 |
评价等第 |
一级主题 |
二级主题 |
单元一 |
单元二 |
单元三 |
单元四 |
单元五 |
单元六 |
单元七 |
单元八 |
优秀 |
良好 |
合格 |
须努力 |
语文 |
四年级 |
第二学期 |
识字 与 写字 |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
|
|
|
√ |
|
|
|
|
|
|
|
|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800个左右会写。 |
|
|
|
√ |
|
|
|
|
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
|
|
|
√ |
|
|
|
|
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
|
|
|
√ |
|
|
|
|
阅读 |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
|
|
|
√ |
|
|
|
|
|
|
|
|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
|
|
|
√ |
|
|
|
|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
|
|
|
√ |
|
|
|
|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
|
|
|
√ |
|
|
|
|
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
|
|
|
√ |
|
|
|
|
诵读优秀诗文,展开想像,领悟内容。 |
|
|
|
|
|
|
|
|
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
|
|
|
√ |
|
|
|
|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
|
|
|
√ |
|
|
|
|
|
|
|
|
习作 |
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
|
|
|
√ |
|
|
|
|
|
|
|
|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
|
|
|
√ |
|
|
|
|
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流。 |
|
|
|
|
|
|
|
|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
|
|
|
√ |
|
|
|
|
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
|
|
|
√ |
|
|
|
|
优秀:二级主题的达成率90%以上 良好:二级主题的达成率80%-89%
合格:二级主题的达成率60%-79% 须努力:二级主题的达成率60%以下
四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测试评价指标
学 科 |
年级 |
学期 |
评价主题 |
对应单元 |
评价等第 |
一级主题 |
二级主题 |
|
|
|
|
|
|
优秀 |
良好 |
合格 |
须努力 |
数学 |
四年级 |
第二学期 |
数与 运算 |
小数得认识与读写 |
|
|
|
|
|
|
|
|
|
|
小数的基本性质 |
|
|
|
|
|
|
小数的大小比较 |
|
|
|
|
|
|
整数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及性质的运用) |
|
|
|
|
|
|
小数同级(加减法)四则运算 |
|
|
|
|
|
|
小数加减法运算定律及性质的运用 |
|
|
|
|
|
|
量的计算与换算 |
|
|
|
|
|
|
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
|
|
|
|
|
|
两、三步为主的实际问题 |
|
|
|
|
|
|
方程与代数 |
加减乘除关系 |
|
|
|
|
|
|
|
|
|
|
字母表达式 |
|
|
|
|
|
|
图形与几何 |
垂直与平行的认识 |
|
|
|
|
|
|
|
|
|
|
垂直与平行的应用 |
|
|
|
|
|
|
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 |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
|
|
|
|
|
|
|
|
|
|
折线统计图的应用 |
|
|
|
|
|
|
优秀:二级主题的达成率90%以上 良好:二级主题的达成率80%-89%
合格:二级主题的达成率60%-88% 须努力:二级主题的达成率60%以下
四年级英语第二学期测试评价指标
学 科 |
年级 |
学期 |
评价主题 |
对应单元 |
评价等第 |
一级主题 |
二级主题 |
|
|
|
|
优秀 |
良好 |
合格 |
须努力 |
英语 |
四年级 |
第二学期 |
语音 |
知晓常见元音字母的读音规则 |
|
|
|
|
|
|
|
|
知晓常见元音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 |
|
|
|
|
知道语调的种类和交际功能 |
|
|
|
|
用正确的升调和降调朗读基本句式 |
|
|
|
|
感知朗读句子时的节奏 |
|
|
|
|
词汇 |
背记、理解和运用核心词汇 |
|
|
|
|
|
|
|
|
识记、背记常见的可数名词复数的词形变化 |
|
|
|
|
识别动词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的词形变化 |
|
|
|
|
识别动词现在分词的词形变化 |
|
|
|
|
词法 |
知晓可数名词的数量表达 |
|
|
|
|
|
|
|
|
知晓不可数名词的数量表达 |
|
|
|
|
识别名词所有格的两种表达方式:’s的用法,of结构 |
|
|
|
|
了解主格、宾格的意思和用法 |
|
|
|
|
了解英语中可以用it表示时间和自然现象 |
|
|
|
|
识别副词在句子中的用法 |
|
|
|
|
理解现在进行时的意义构成和动词用法 |
|
|
|
|
句法 |
用陈述句(肯定式、否定式)进行表达 |
|
|
|
|
|
|
|
|
用一般疑问句提问并作出回答 |
|
|
|
|
用特殊疑问句提问并作出回答 |
|
|
|
|
识别选择疑问句的提问并作出回答 |
|
|
|
|
理解祈使句的表达和应答方式 |
|
|
|
|
语篇 |
简单讲述对话、故事等记叙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基本信息 |
|
|
|
|
|
|
|
|
描述人或物;阐述事件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
|
|
|
|
简单复述信件、邮件、邀请函、海报等应用文中的基本信息,如主题内容、对象等 |
|
|
|
|
优秀:二级主题的达成率90%以上 良好:二级主题的达成率80%-89%
合格:二级主题的达成率60%-88% 须努力:二级主题的达成率60%以下
附件2 学习习惯第二学期评价指标
学 科 |
年级 |
学期 |
评价主题 |
对应单元 |
评价等第 |
一级主题 |
二级主题 |
单元一 |
单元二 |
单元三 |
单元四 |
单元五 |
单元六 |
单元七 |
单元八 |
优秀 |
良好 |
合格 |
须努力 |
各学科 |
四年级 |
第二学期 |
懂得尊重, 愿意倾听 |
课堂上认真听讲 |
√ |
√ |
√ |
√ |
√ |
√ |
√ |
√ |
|
|
|
|
遵守日常规范 |
√ |
√ |
√ |
√ |
√ |
√ |
√ |
√ |
倾听他人的意见 |
√ |
√ |
√ |
√ |
√ |
√ |
√ |
√ |
在沟通中相互尊重和理解 |
√ |
√ |
√ |
√ |
√ |
√ |
√ |
√ |
懂得交流, 愿意表达 |
上课积极发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交流中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
√ |
√ |
√ |
√ |
√ |
√ |
√ |
√ |
独立思考,乐于和同伴交流、沟通意见 |
√ |
√ |
√ |
√ |
√ |
√ |
√ |
√ |
在交流中能有条理、清晰地进行表达 |
√ |
√ |
√ |
√ |
√ |
√ |
√ |
√ |
懂得合作, 愿意分享 |
能根据需求与同伴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并互相点评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合作过程中善于吸纳他人观点 |
√ |
√ |
√ |
√ |
√ |
√ |
√ |
√ |
在合作过程中能提出个性化见解 |
√ |
√ |
√ |
√ |
√ |
√ |
√ |
√ |
能听取不同观点,同伴间互帮互助 |
√ |
√ |
√ |
√ |
√ |
√ |
√ |
√ |
懂得实证,愿意问学 |
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他人请教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学习过程中能就不同意见与人商讨 |
√ |
√ |
√ |
√ |
√ |
√ |
√ |
√ |
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实践活动,学中做,做中学 |
√ |
√ |
√ |
√ |
√ |
√ |
√ |
√ |
优秀(即四星):二级主题的达成率90%以上 良好(即三星):二级主题的达成率80%-89%
合格(即二星):二级主题的达成率60%-79% 须努力(即一星):二级主题的达成率60%以下
学习兴趣第二学期评价指标
学 科 |
年级 |
学期 |
评价主题 |
对应单元 |
评价等第 |
一级主题 |
二级主题 |
单元一 |
单元二 |
单元三 |
单元四 |
单元五 |
单元六 |
单元七 |
单元八 |
优秀 |
良好 |
合格 |
须努力 |
各学科 |
四年级 |
第二学期 |
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
乐于参加课内外各项活动 |
√ |
√ |
√ |
√ |
√ |
√ |
√ |
√ |
|
|
|
|
能主动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交流体会 |
√ |
√ |
√ |
√ |
√ |
√ |
√ |
√ |
乐于接受学习同伴的学习成果,拓宽视野 |
|
|
|
|
|
|
|
|
能乐于应用问题解决 |
有好奇心,在学习生活中乐于尝试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参加各种学习活动中,积极表述发现的问题 |
√ |
√ |
√ |
√ |
√ |
√ |
√ |
√ |
能运用所学知识,努力发现并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
√ |
√ |
√ |
√ |
√ |
√ |
√ |
√ |
优秀(即四星):二级主题的达成率90%以上 良好(即三星):二级主题的达成率80%-89%
合格(即二星):二级主题的达成率60%-79%须努力(即一星):二级主题的达成率60%以下